香港科技大学(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香港科大,为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AEARU)成员、东亚EQUIS认证成员、环太平洋大学联盟(APRU)成员,是香港8所受政府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并可颁授学位的高等教育院校之一。香港科技大学是因为1980年代经济结构转变而起,由于香港已经进入经济转接期,香港政府预计香港经济会转型为以高科技与商业为主,而工商业要求有更多大学生配合,所以当时香港政府就决定兴建第三间大学,以配合这个需要。1986年,香港政府选址新界清水湾半岛北部大埔仔的前科希马军营(Kohima Camp)建立香港科技大学。1991年10月,科大举行开幕典礼。2001年4月,科大庆祝十周年校庆。2011年4月,科大庆祝二十周年校庆。香港科技大学校园占地超过60公顷(150英亩),有教员644人,各类学生13456人,其中本科生8981人,研究生4475人。
香港科技大学建校伊始,即以建立国际化与研究型学府为明确目标,倾有限资源尽可能在国际市场上,招揽最优秀的教学研究人员与后勤行政专业人士,并配合一套严格有效的人员聘请、延聘及升级管理制度。创校以来,香港科大已成为全球知名的研究型大学,得到广泛的国际认同。由理学院、工学院、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及霍英东研究院5所学院组成,并且将设立第6所学院—创新与科技管理学院。前3者提供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主要开办研究生课程,并且已于2011学年开办第一个学士学位课程(环球中国研究:人文及社会科学理学士),同时为全校本科生提供通识教育;霍英东研究院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以扩大科大在学术研究方面的影响力。
香港科技大学拥有强盛的优秀师资队伍、国际一流的先进实验设施设备以及网络全球化的学术图书数据查询系统。来自全球35个国家的430名教授,全部拥有博士学位,其中75%的博士学位来自世界一流研究型学府,包括:哈佛、加州柏克利、普林斯顿、麻省理工、耶鲁、斯坦福、康奈尔、哥伦比亚、剑桥、牛津、多伦多、英属哥伦比亚、西安大略大学等。
香港科技大学一直以来致力于教学及科研工作,不断追求知识技术水平的提升。与此同时,科大还意识到培育具备全球视野,有志投身中国经济发展的专业人才的重要性。这一理念与已故霍英东先生及其多年的挚友何铭思先生所期待的愿景相契合。在这共同目标的促使下,以及霍英东基金会、霍英东铭源发展有限公司的财政支持下,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于2006年成立。
霍英东基金会(基金会)的理念与科大不谋而合。自1984年成立以来,基金会一直不懈地支持学术交流、社会研究、社区服务、教育事业、科技及文化活动。它还致力于南沙的发展,通过完善其商业和服务行业,满足当地转型中的传统产业的需求,从而把南沙建设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海滨城市。
科大竭力追求卓越,推动研究,培养人才,在全球、中国及香港贡献良多,给霍英东基金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基金会的支持和慷慨捐助,使香港科技大学得以实现其2005-2020策略发展计划。科大将作为中国最优秀的大学之一,对国家的经济及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凭借科大的实力和优势,研究院将努力发展成为珠三角地区的重点科研及教育基地,以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提升技术水平,扩大产业影响力,同时促进香港与内地之间的学术交流。
科大现为香港唯一设有高等研究院(高研院)的大学,委员包括多名诺贝尔奖得主,如杨振宁(物理学奖)、阿列克谢.阿布里科索夫(物理学奖)、戴维·巴尔的摩(医学奖)、朱棣文(物理学奖)、阿龙·切哈诺沃(化学奖)、戴维·格娄斯(物理学奖)、艾伦·黑格(化学奖)、H·罗伯特·霍维茨(医学奖)、李远哲(化学奖)、佛力·梅拉(医学奖)、道格拉斯·D·奥谢罗夫(物理学奖)、丁肇中(物理学奖),另有数学界最高荣誉菲尔兹奖得主米高·阿蒂亚等。高研院将驱动跨学科与跨院校的协作项目,与全国学界、工商界、社会团体及政府机构建立紧密的伙伴关系,携手努力在学术与科学世界创出新气象,把香港转化成全球创意与知识力量的重要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