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出国留学

2024-12-20 我爱学习 阅读 投稿:本站作者

在日本,设计系新卒的就职活动,是一套与一般就职生完全不一样的玩法...

先简单叙述一下我的背景。大学时学的是工业设计,毕业后进入了家具业界工作。

但就如同常听到的一样,在学校学到的东西进了业界不太适用,只是机械式的产出一张又一张的图,所以也就萌生了继续进修的念头。

考虑了各种条件之后,决定前往日本进修。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我自己走过的流程,是属于比较特殊的“工业设计新卒就活”,所以若非设计相关领域可能会和我有点出入。

△来源 / unsplsah

“被开始”的就职活动

现在回头看,会很庆幸当初“误打误撞”进入金沢美术工艺大学。由于这间学校在网上的评价极少,我当初唯一知道的,就只有“日本工业设计第一人”柳宗理,曾在这里教过书而已。

一般来说,留学生都会偏向选择位于大都市的名校,而非位于金沢的小学校(人数上而言)。殊不知从选择学校的那一刻,就已经是就职活动的一环了... ...

金沢美术工艺大学,在日本大学分类里属于美术大学,因此就算是大学院,也是不需要写论文、而是以作品为主。

关于就业。学校虽然位于远离都市圈的北陆,通过教授们与学校本身的人脉,也与各大企业的设计中心有相当紧密的连结,每年也有很多毕业生,进入这些企业做设计。

△金沢美术工艺大学/作者供图

而这些毕业生前辈,都会把就职的经验传承给下一届,形成一个随时更新的、封闭式就职资料库。甚至在就职期间来学校开公司说明会的设计师,几乎都是近几届的毕业生... ...

工业设计在日本就职,大致可分为大手、中小企业、工作室三种,你最终能到哪跟学校也有关系。有些学校就是去大手企业的学生会特别多,有些学校往工作室发展的几率会偏高。

在日本,设计系新卒就职活动,是一套与一般就职生完全不一样的玩法。所以了解游戏规则也是相当重要,而我当初却完全没预料到。

幸好经过详细的讨论,教授根据我的意愿与相性,建议了我几间比较有机会的大手企业,并开始计划接下来要如何面对就活。

△毕业生作品 / 金沢美术工艺大学官网

总之,当我还没完全适应雪国校园新生活时,就职活动就这样突然开始了... ...

规则、筹码、心态

一般的就职活动基本在毕业的前一年,而设计类就活准备又会拉的更早。因此,“你不是还没毕业吗,怎么已经在开始找工作了”算是就活期间我最常被朋友问到的话。

而在这就活期间感受最重要的,就是了解游戏规则、实力与维持好心理状态这三件事。

除了知道时间、行程表,对于设计新卒来说,证明实力最重要的“作品集”也是要下功夫的。呈现顺序、作品类别,我建议趁公司来学校开说明会时,直接与设计师沟通、并请他们指导。

这么做,除了可以提高作品集的完成度,在对方眼里留下积极印象,也有利于接下来的流程。

△来源 / unsplsah

另外由于我有过工作经验,也可以趁机询问一下非新卒的相关事情。若不了解规则的话,可能花了时间准备、又会以资格不符的理由刷下来。

还有最重要的,那种海量投履历的做法,在这里是绝对行不通的。养得起设计师团队的企业本身就有限,每年收的人数也少,对于求职者来讲,随企业去调整作品集以及印刷,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所以最后我有投出去的履历,一只手也数得过来... ...

加分点的话,就只能靠自己了。除了设计师该有的能力之外,身为外国人如何与日本人沟通、表达自己想法等等,这些都是加分点。

有人会问“日语程度呢”、“是不是没有N1就无法就职”,就我自己的经验来说——从就职到入社式,从来没被问过这个问题。

原因在于,大手企业的设计就职,通常会包括参加企业方所举办的设计工作营。在这1~2周不等的时间里,企业方会派出设计师们参与讨论,辅导就职生们完成课题,在过程中评价求职者的各项能力。

△来源 / unsplsah

比起只看作品集与面试来说,这样的确能很清楚的知道一个人的实力、表达理解能力、在团队里的合作状态、个性与心理素质等水平。

当然,流程中有人进了下一阶段,也有更多的人是在中途铩羽而归。他们没有时间失落,必须马上重整心情、面对下一个选考。

因为选项正随时间渐渐减少,全落的话,基本上当年度的就很少会有大手机会了,必须改变战略——往中小企业或设计师事务所发展。

那段期间在教室,常会听到“XXX哪家上了,XXX哪家落榜了”之类的情报。由于正常的学校课程还在持续进行,所以你想躲也躲不了。

△金泽雪景/作者供图

我独自一个人在外地,看到身边的人一个一个都过了,而自己却还在碰壁,再加上当时还没适应日照天数数一数二少的金泽,一度怀疑自己撑不撑得到最后... ...

所幸后来整理好心情,顺利通过了一关接一关,拿到了正式的内定,边准备毕业设计、边迈向下一段新旅程。

设计中心的新生活

春天进公司后,被配属到的是公司里负责黑色家电(电视、音响等视听相关产品)的设计团队。

在这里,从前期的概念产品,到体验、提案、造型、生产细节到后期宣传、展览,都有可以发挥的地方,算是非常多元的工作内容。

那时,感受最深的是公司对于“培养设计师”所花的心力。并不要求你必须要有产出,而是通过各种不同主题的设计研修,去增强作为In-house设计师所需的能力。每位新进的设计师,都会有一位专属的资深前辈作为职场教练。

△作者供图

另外由于整间办公室都是设计师,所以完全没有印象中日式企业的“肃杀气氛”。做累了就出门到休息区买杯咖啡,跟前辈们聊一下再回到工作里;遇到有困难,随时可以找人问,算是非常自在的工作环境。

回顾就职活动的经过,除了明白正式设计工作跟学部所学到的知识不太一样之外,更感觉到了我们是外国人,必须比一般的日本人更努力,才有机会拿到一样的成果,要随时提醒自己尚有不足。

希望这篇文章可以给未来有兴趣来日本设计业界的新卒,一些小小的参考。

声明:闻科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75600516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