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知识的价值在于分享”,一直是康石石个人信奉的一句话,也是指引康石石个人实践的一句话。特此为中国艺术留学生开放周三“艺术留学知识共享”栏目,每周三将邀请一位艺术&设计领域业内人士或海外艺术留学生进行个人分享,集合大家的艺术设计认知与艺术留学经验,为艺术留学生&预备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信息交流机会。
分享你的艺术留学体验,请联系文末二维码
本期分享人:A同学
汉艺国际教育 18届学员普瑞特艺术学院 室内设计 MFA 在读
上一秒忙的天昏地暗,下一秒发现这周没课刚来Pratt的时候我没什么体验,真的,就一个字:忙!
来Pratt一年半,我现在好像有点闲...
闲下来花点时间晒太阳
我今年八月底就毕业了,我们这学期就只剩下两节课。确实闲的让我回忆起了那段在一学期时间里做了五个项目的悲惨学习生涯:
一些日常记录
第一学期从开学到放假前一天,我觉着我就没歇着过,每周都有新的事情要做,项目前期调研推进不下去,就会直接影响到后面解决方案的进度,老师还不会催,得自己管住自己...“这周要推进项目了,这周要做presentation了,我得提早一小时起床了”,555我从没这么自律过。
我们第一学期先是有一系列的设计基础还有理论课,设计课里包含了三个设计项目,然后伴随的设计基础课会教2D和3D的构建、色彩和材料的运用、基础的专业绘图等等。
这类软件基础课设置的不多,一般是会有专门的软件基础老师在你项目遇到技术困难的时候来提供帮助,只是需要你主动去约。
专业老师也一样,我们很多老师自己在校外会有工作室,会有展览,所以一般都比较忙。在下课时间,比起校园的某个角落,你去布鲁克林和曼哈顿看展可能更容易撞见老师。
多看展多逛逛
反正不管在哪儿撞见,你一个月里都免不了要跟导师沟通两三次你的项目。不过,与其说是沟通,我后来倒是觉得用“说服”这个词更准确一些。
因为每次沟通,都要有充足的理由去说明项目在这一步为什么要这么做,不然的话,Pratt老师们一人一句“为什么”,就能把你的项目打回“原形”。
别提了,我刚开始就是这样照之前在本科的学习状态在pratt维持了两周,真的惨。
被动去学习所获取的那些知识,也就勉强能够应对这个项目目前发展的阶段,要往后走或者说要面对老师们的“为什么”,不主动一点去看书去思考去复盘是行不通的。(我试过,我踩过,这个坑大家别跳)
Pratt的室内设计是全美第一?讲真,我去之前有听过大家都这么说,各大排行榜也这么排,但真在Pratt呆过一阵儿后,心里面会对这个“第一”有点距离感。
可能是我个人比较喜欢较真儿,来之前本身是冲着Pratt“第一”的名气来的,但来之后觉得这个“第一”可能跟我也没什么关系...
那些个什么必备的设计调研、视觉表达、3D建模和渲染能力还有那些我们常说的设计思维能力、创意解决问题能力、关注前沿的环境科技的能力...学的越多越觉得自己懂的越少。
日常记录(2)
没搞凡尔赛文学哈,我是在想,老师牛,身边的同学们也不错,我呢?
来pratt之前我心里对它的预期很高,可能导致在来了过后的一段时间里会觉得在Pratt就能得到最好的资源,学到最前沿的知识,所以还没来得及好好想自己应该怎样去利用这些优势,就在第一学期忙的晕头转向了。
pratt的资源是好的,但他更像是一个平台,你要自己去考虑如何通过这个平台去展现你自己,而不是你在这个平台上了,你就自然而然成为别人口中的“第一”了。
一些日常记录(3)
就我本科那会儿也没学会要如何利用学校里的资源,老师布置的任务,要检查的,那就写。不检查的,那就不管。错过了在学校才独有的学习机会。
现在来到pratt,我也算是弥补吧。学院有帮指导简历作品集地方,去!学院会不定期请一些业界大佬来研讨会,去!导师列出的书单,读!
“多学习多实践”,这句话虽然有点俗,但道理真就是这么一个道理,小学就听过,但我在pratt第一学期才真的做到了。
跟老师沟通也挺重要的,Pratt有的老师喜欢坐下来跟学生一对一聊天,鼓励式引导,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有的老师喜欢直接把list甩给学生,把课程模块写的很详细,就是那种让你无形中开启学霸模式的老师,很严苛,但也很有效。(比如Sheryl kasak老师)
来Pratt这两年大概花费在120万我粗略算了一下,在Pratt这两年包括衣食住行学费,一共加起来差不多120左右,给大家一个参考。这就是一个普遍pratt学室内设计国际生两年的费用。
其实在拿到offer的前提下,这个费用能选择的院校还挺多的。我一开始选校的时候主要考虑的还是学校对项目的侧重点。
就我当时自己调研的信息来说,感觉英国那边的院校比较偏向于概念,像AA这类院校走的风格都不那么传统,不那么商业。但我自身是更喜欢美国这边偏向于商业,落地风格的院校的,这跟我以后想走的设计路线更搭一些。
在地铁站
尽管后面来到美国后,第一印象不那么太好。
就是我把院校什么的能提前准备的功课都做好了,但就是没人说大白天会在地铁上碰到的老鼠啊...啊啊啊啊。
好在克服心理障碍后,觉得在纽约也有好的方面,比如老师上课讲的有名的建筑,我们直接搭个地铁十几分钟就可以去看了,有时候老师也直接会带着我们去上户外课,去逛街实地考察。
有老鼠 55
去年疫情的时候我就在家呆了快三个月,感觉自己要发霉,结果我们有一门课老师通知我们班每个人都乖乖带好口罩出来调研,我才“被迫”出了门,然后上完课我们再乖乖安全的回家。
大家都挺安全的,到目前为止我身边的朋友和同学,都没听到谁有感染的危险。但如果你问我,你现在来美国读书安不安全,我没法给出一个百分之百正确的建议,我只能给出以上这些我自己目前在美国的具体体验给大家一个参考。
聊到这儿,我的体验分享的差不多啦,然后我准备等今年八月底毕设结束了,呆在美国实习工作一段时间,攒攒经验,反正我现在已经不害怕地铁上的老鼠了!
如果你在艺术留学这条路上有疑惑,可以私信问问康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