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则报道北京民办高中招生的消息。
首先声明这样的消息不是官方的,但是以前家里有亲属的孩子上过北京的民办高中,我也出于好奇电话求证过3个民办高校,情况基本属实,另外在北京教育考试院官方公布普通高中的招生计划中对其可信度求证,比较真实。
这则消息给我们带来了几大惊诧:
一大惊诧是北京民办高中如此之众!
表里统计了具有招生编码的民办高中80多所,还有一些刚刚成立,因此预计北京民办高中达到100所左右,这样的数字比2022年统计的20多所、2023年统计的60多所,又继续增加了不少。
二大惊诧是民办高中收费如此之贵!
一学年20多万元的比比皆是,西城区的“北京市仁泽高级中学”21万/年,朝阳区的“北京市朝阳区探岳学校”22.8万元/年,朝阳区的“启明星学校”25.4万元/年,海淀区的“北京市海淀区凯文学校”27万元每年。
不仅是主城区的民办高中收费高,远郊区也不甘“落后”。通州区的“北京市德闳明德高中”30万元/年,目前似乎是收费最贵的,顺义区的“北京市顺义区君诚学校”24万元/年。
三大惊诧是民办高中招生如此之多!每年学费高达十数亿!
从北京市教育考试院普通招生计划统计看,民办高校招生8700多人,相比每年高考6.2-6.5万人的数字,占比1/7了。按每人每年平均15万(这个数字没详细计算,预估)计算,每年民办高中的学费就达13个亿。
请注意,这是能拿到桌面的计划数,还有很大一部分是面对“复读生”群体的,大数在5000人左右,这样算来,每年学费突破25亿,甚至30亿都是可能的。
难怪前些年国外的朋友就告诉我,未来教育最赚钱。
北京教育考试院公布的部分民办高中招生计划
当然,这些学校很多是面向“留学”群体的,但是其中的“主力”还是面向未来高考的。实际情况是,钱没少收,但各别民办高校可不是他们吹嘘的师资团队皆是精英的,良莠不齐是存在的。
有需求才会有市场,国内其他省市的民办高中大都是在旺盛的需求中“茁壮成长”的,这样的需求来自何方?政策导向使然!
为什么我们不能把这部分市场转交给“公立”高中呢?这样是不是“需求者”会少花些钱?会不是改善一下民办高中教育水平“良莠不齐”的现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