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评论员 赵嫱
近期,美国政府在留学方面接连释放出积极信号。美国国务院发布公告,对来自中国等国家的学生,若其学术课程开始于2021年的8月1日或之后,则可以从本国直飞美国。美国驻华大使馆也在本月初开放学生签证申请服务,对中国留学生“重开国门”。
对有赴美留学意愿的中国学生来说,这些利好消息让他们心生希望。不过,中间还是出现了一个小插曲。美国使馆签证处日前发布一条微博,将申请签证的中国学生比作“想出去玩耍的狗狗”,在引发批评后删除。之后,美国驻华大使馆一名发言人表示,微博本意是轻松幽默的,“对所有中国人都怀有最深敬意。”不少网友并不买账,这句道歉也仅出现在媒体采访中,并未发布在美国驻华大使馆的官方账号上。
美国使馆签证处5月5日发布的微博,在引发批评后已删除。
一句“假幽默”似乎也折射出美国根深蒂固的种族主义意识。过去一年,美国针对亚裔的歧视现象日益加剧。民权组织“停止仇恨亚裔美国人与太平洋岛居民”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前7个月,美国共发生2300余起针对亚裔的仇恨犯罪。在受歧视阴影的笼罩下,中国学生不免为自身赴美留学的人身安全感到担忧。
除了亚裔歧视问题,中国学生在赴美留学上也有其他顾虑。比如,美国上届政府曾限制特定理工专业的留学签证,发出中国留学生是“间谍”的不实指控。近期,美国共和党议员提议,新设立56个联邦调查局特工职位,专门监督中国留学生在美活动。“一脉相承”的恶意打压态度,让很多中国学生更加慎重地考量是否去美国学习。此外,从客观现实来看,美国新冠疫情形势复杂,多种新冠病毒变异株快速传播,且出现了伪造疫苗接种证明的新挑战,这些都是赴美留学的不确定性。
当地时间2019年11月6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学生在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校园内。图源:视觉中国
但不可否认的是,留学之路虽经历坎坷,仍要继续走下去。人文交流是国家间交往之必需,在政治经贸等领域出现问题时,更需要为人文交流注入活力。1978年,邓小平提出向美国派5000名留学生,时任美国总统卡特当即回复“请派10万人来”,终结了两国近30年隔绝人文交流的局面,拉开了互派留学生的序幕。在中美关系发展中,留学人员始终是促进科技教育交流、增进人民友谊的重要桥梁,对两国的发展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中国学生赴美留学,为美国教育产业带来可观的收入。《华尔街日报》称,美国学校是“全美最成功的出口产业”,这在很大程度归功于中国。另一方面,美国拥有许多世界排名前列的学校,增加学识和提升能力是中国学生选择去美国的原因之一。十八大以来,留学人员归国成潮,中国积极鼓励和吸引更多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创业。“海归”们也为中国的繁荣强大贡献了力量。据教育部统计数据,1978至2019年度,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656.06万人,490.44万人已完成学业,其中423.17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占已完成学业群体的86.28%。
中美人才交流具有互利性,保持人文交往能为中美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奠定基础。美国将在今年秋季解除对中国留学生入境限制的做法是积极的一步,也希望美方能够理性地看待中美关系和中美人文交流,多为恢复双方人员往来创造有利条件,多做有利于增进中美互信与合作的事。(责任编辑:赵萱 牛慧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