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3月12日,中央电视台 《曲苑杂坛》推出了一系列全新的相声《洛桑学艺》,短短几天内火遍全国。
“学艺”的主角就是年轻的藏族演员洛桑·尼玛,他用精湛的演技和各项精通的乐器征服了观众,成了那一段时间里的“顶流”。
然而,仅仅在短短的一年半以后,洛桑就因为车祸去世,《洛桑学艺》也只出了六期,给那个时代的人留下了永远无法填补的遗憾。这一年,他才27岁,在短暂的辉煌之前,洛桑已经辛苦打拼了许多年。
01 模仿天才出边山,北京打拼十二年1968年9月9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康定市,洛桑·尼玛出生了。洛桑的父亲是藏族人,母亲是汉族人,他们都有自己的汉族名字。洛桑的父亲名叫杨仁清,洛桑则叫杨虹。
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洛桑就迷恋上了“模仿”,他擅长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形态,也会用口技模仿不同乐器,一个人就堪比一片丛林、一支乐队。
五六岁的时候,洛桑的父亲给他买了一台收音机,从此洛桑的模仿更加丰富。他甚至会对着收音机里的播音主持人模仿,惟妙惟肖的模样令人称奇。
杨仁清夫妇看出了儿子的天赋,希望儿子能够发挥这方面的特长,走出大山,在大城市取得自己的成就。幸运的是,1981年,中央民族学院,也就是现在的中央民族大学,来到了康定市招收特长学生。
洛桑抓住了机会,报考了音乐舞蹈系。洛桑的文化课功底不错,但音乐舞蹈系还需要看学员的舞台能力。当时与洛桑一起报考、进入面试的学员一共有十几个。
在排队等候的时候,不少学生都有些紧张,毕竟他们只是12岁的小孩,应付起来难免会慌乱。唯独洛桑站在其中不慌不忙,非常自信。
轮到洛桑的时候,他步态轻盈,从容地走到台上。监考老师见到洛桑之后,顿时眼前一亮,询问了几个小问题,洛桑对答如流。
当洛桑开始表演自己的才艺时,才是真的惊艳了。起初监考老师还问洛桑:“你没有带乐器吗?”
洛桑指了指自己的嘴:“我把我的乐器都带来了。”他靠口技表演了一首歌,又来了个“百鸟朝凤”声音模仿,当即就征服了几位老师。
但由于当时还没法立马敲定结果,洛桑还是得回家等消息。招生工作是在洛桑的学校进行的,洛桑的父母本来不知道这件事情,洛桑回到家也没有跟父母说。
直到一个月后,一通来自北京的电话打到了杨仁清的工作单位,要杨仁清把洛桑的照片寄过去,他们要为洛桑办理手续。
杨仁清当然感到奇怪,下班后他找到洛桑,问这是怎么回事,这才得知儿子去了中央民族学院的招生考试,而且表现不错。至于为什么不跟自己说,杨仁清也明白,儿子是担心考不上,让家里空欢喜,所以不说。
直到又过了一个月,杨仁清的领导找到了杨仁清,把一封文件递给了他:“你儿子都上中央民族学院了,还不回家好好庆祝一下。”
杨仁清打开文件,里面正是来自北京的录取证明。这一年在整个康定,只有两个人被录取,一个正是洛桑。
带着全家的期望,洛桑正式告别家乡前往北京学艺。在学校里,洛桑刻苦学习、拼命训练,等待着出人头地的那一天。他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一家人能在北京团聚,一起到天安门广场看升旗。
毕业之初,洛桑被分配到了中华全国总工会文工会舞蹈团,成为了一名正式的舞蹈演员,不过在这里他的才华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一直默默无闻。
直到1988年,说唱团把洛桑借调了过去。说唱团是这一年刚刚成立的,一方面招收学员,一方面借调人手,与洛桑同时期进入的,还有后来的相声艺人郭德纲。
在郭德纲的记忆中,洛桑是一个很有趣的康巴汉子。两人在单位共同相处的时间不长,仅仅一年而已。郭德纲对洛桑印象最深的地方就是爱喝酒、能喝酒。
那会儿单位的工资发下来之后,洛桑就大手大脚的,第一天一定要花很多钱买酒买肉,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到了月中,钱有些紧张,洛桑就大口喝酒、小口吃肉。月底没钱了,洛桑只能就着面条小口喝酒,是“宁可食无肉,不可饮无酒”。
有一次到了月底,洛桑的酒喝完了,身上又没钱,就找郭德纲借了8元钱买酒喝,还煞有介事地打了张欠条给郭德纲。
可是几个月后,两人就各奔东西,洛桑再也没机会把钱还给郭德纲,那张欠条被郭德纲一直保存着,直到洛桑去世。
1989年,洛桑与郭德纲一起离开说唱团,去了天津发展。不过还没过多久,洛桑就回了老家,郭德纲继续留在天津,两人的交集就此结束。
02 事业达到巅峰,酒驾意外殒命回到老家后,洛桑结识了一个知己:尹博林。两人认识之后,尹博林就发现了洛桑出色的模仿能力,在曲艺团和说唱团,洛桑只被当成普通的演员培养,个人特长没有被开发出来。
但尹博林很清楚洛桑的这个能力可以引发多么大的轰动,于是他决定帮洛桑一把,两人展开合作。这也是洛桑第一次接触相声,在说相声时,洛桑把自己的才艺糅合其中,让整个相声妙趣横生。
当时央视的王牌曲艺节目《曲苑杂坛》发现了尹博林和洛桑的节目,觉得是一个很有潜力的项目,于是邀请二人到了央视在《曲苑杂坛》进行演出。
《曲苑杂坛》毕竟是专业的曲艺节目,很快给洛桑和尹博林进行了包装和定型,反复打磨他们的节目,显得更加精致。
原本洛桑为了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一直穿着汉族服装,在《曲苑杂坛》的指导下,洛桑换回了具有自己特色的藏族服装,成为了一个一心求学的小伙子,尹博林则作为他的“师父”。
1992年6月13日,尹博林和洛桑合作了口技《模仿》,还表演了一些歌舞,但由于表现形式有些生硬,虽然凸显了洛桑的模仿能力,却无法为观众欣然接受,所以反响一般。
直到1994年3月,洛桑和尹博林经过仔细的包装,把相声与口技糅合进去,形成了当时惊艳全国的相声系列《洛桑学艺》。
《洛桑学艺》里,洛桑扮演一心学艺的藏族小伙,向尹博林学习曲艺精髓。两人在相声里嬉笑怒骂,也把洛桑的能力全部展示了出来。
这一次播出的《洛桑学艺》非常成功,洛桑这个鲜明的角色也逐渐为全国人知晓。此时,他已经为了曲艺努力了12年,终于到了收获的季节。
火遍全国之后,洛桑的收入也提高了不少,他在朝阳区租了一间三居室,把家人都接到了北京,总算是圆梦了。但是谁也没想到,洛桑在尚未抵达最辉煌的时刻时,就骤然陨落了。
1995年10月2日晚上,洛桑参加了一场在西直门桥下的酒席。次日他还要前往新疆表演,所以行程安排得紧,很是忙碌。
洛桑来到酒席上时,人还没来齐,于是洛桑一边与已经到来的朋友们聊天,一边等其他人。没过多久,一位外国人也到达了酒席,这位外国人是其中一位客人邀请过来的,对相声很感兴趣。
因此,在介绍洛桑的时候,朋友特别标明:“这位就是著名的喜剧演员、相声家洛桑。”
没想到这个老外性子很直,他的确没听说过洛桑,因而实话实说:“洛桑是谁?我没听过啊!”
这样一句话顿时让宴会的气氛很尴尬,洛桑也觉得有些没面子。他虽然自认为不想耍什么牌子,但是仍然觉得自己被“看不起”了,特别是这样说了之后,朋友们都没有为他解围的意思。
还是尹博林简单跟那个外国人介绍了一下,又夸了洛桑两句,气氛才缓和起来。这也让洛桑觉得,这场宴会除了尹博林,属实没什么意思,于是他除了和尹博林聊聊天以外,就是一个人喝闷酒。
洛桑本来就好酒,如今有机会可以多喝点,自然不肯放过。他喝得酩酊大醉,晚上却要自己回家,这放在现在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当时私家车很少,对于酒驾、醉驾的普及程度也不高。洛桑就这样醉醺醺地自己开车回家了。临走之前,他听到尹博林反复叮嘱他开慢点,摆摆手就离开了。
11点左右,洛桑的车子抵达西三环。当时天色很黑,洛桑又喝醉了,完全没有注意到,就在自己前面50米左右,就有一辆大卡车横停在主干道上。
这辆车也许是出故障了,横在路上。但司机没有在车附近设置任何警示标志,就这么摆在路上,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洛桑醉眼朦胧,以一个很快的车速冲过这短短的几十米,直直地撞到了车上。也许在撞到卡车的一瞬间,洛桑从迷蒙的感觉中惊醒,随着剧痛,世界陷入了黑暗。
直到十几分钟后,另外一辆汽车赶到附近,才发现出车祸的洛桑,他急忙联系医院派车过来,但为时已晚。洛桑出车祸后当场死亡,后续抢救也无济于事。
此时,杨仁清夫妻还在家里等待洛桑回来,他们已经给洛桑收拾好了明天出差的东西。眼看已经过了12点,洛桑迟迟不回来,杨仁清有些着急,就想去一趟洛桑参加宴会的酒店问一问。
可人还没出去,家里的电话就响了。杨仁清当时就有些不妙的感觉,接通了电话,里面传来噩耗,他当场倒地不起,洛桑的母亲拿起电话,也听到了洛桑出车祸的消息。
两人都险些晕厥过去,不顾一切地冲到了医院,看到了已经永远闭上眼睛的儿子。
“你才二十七岁啊!我的心太疼了,你就这么扔下我们了?!”母亲张瑞宇声嘶力竭地喊着儿子,却再也唤不回那个温和、孝顺的洛桑。
由于洛桑是酒后驾驶,自己也承担了一定的责任。杨仁清夫妻把洛桑收敛好,带回了老家。许多天过去了,他们始终无法走出来,杨仁清更是因为思念儿子,爬满了白头发。
有细心的人搜集到了洛桑的全部节目,录成了光盘送给张瑞宇。张瑞宇平常不敢看这些节目,但每次播放了都舍不得停下来,明明是喜剧,她却看得满眼泪花。
03 洛桑父母近况:为洛桑幸福地活下去一晃27年过去了。如果洛桑还在,也快到了退休的年纪,他的父母已经渐渐老去。随着时间的流逝,丧子之痛被淡化了一些,但永远无法彻底抹除那道疤痕,洛桑一直活在杨仁清夫妻两人的回忆里。
也许有件事情如果洛桑得知,会感到欣慰一些。那就是他的大哥一直陪在父母身边,不离不弃地照顾他们,自从洛桑离世之后,大儿子把杨仁清夫妇接到了自己家里,每日关怀无微不至。
当时他们的小孙子已经出生,虽然年纪不大,但活泼可爱,很招人喜欢。
洛桑离世后,骨灰原本被安置在康定的高山上。不过二老想念儿子,希望他能离自己近一些,于是花费了多年的积蓄把洛桑的墓迁移到了四川青城山。
2015年,北京电视台的一档节目《记忆2015》把洛桑的父母和柏林都邀请到了一起,回忆洛桑的点点滴滴,也分享了许多照片、视频。
在杨仁清的记忆中,洛桑永远都是风尘仆仆,紧赶慢赶。当时他在北京工作,一年到头只有春节的七天假才能回家一趟。
可从北京到康定这迢迢归途,着实有些艰难。他总是需要先坐火车到成都,再搭乘公交车上山回到镇上。冬天里大雪封山,路滑凶险,汽车的轮胎需要拴上大铁链子。
每当坐到公交车上后,洛桑总要找一个靠窗的位置。因为杨仁清夫妇会在阳台上望眼欲穿地等儿子回来,洛桑想第一时间让父母从车窗看到自己。
刚把父母接到北京的那一年,是洛桑最幸福的时候。他可以一直陪着父母,不再让他们经受离别想念之苦。当时洛桑“奢侈”地带父母去了歌厅,向父母展示了自己的“饭碗”。
只需要一句“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还好吧?”洛桑就能因为哽咽唱不下去,抱着爸妈流泪。洛桑生前最大遗憾的就是有愧于父母。
这样一个乖巧、孝顺、努力的儿子,却早早地被上天无情地收回了。他们如何能释怀,从这个阴影中走出来呢?
大儿子在成都定居以后,杨仁清就抱了重孙子。到2022年3月,已经是二胎重孙子出生,老两口喜不自胜,看着两个孩子,心中充满了愉悦。
不过有时候他们也会感慨,重孙和洛桑长得好像!大哥与洛桑有很多相似之处,孩子自然也有洛桑的影子,在他们心中,这些影子更是被无限放大,就像在看小时候的洛桑。
虽然思念洛桑,但杨仁清夫妻也听了大儿子的话,努力充实自己的生活,活得更快乐一点。退休以来,杨仁清就参加了老年大学,在老年大学里学习一些二胡、京剧和书法等兴趣班。
2021年,杨仁清还夺得了省内业余书法比赛的一等奖,这足以看出他在积极生活,好让洛桑的在天之灵能够安息,不再牵肠挂肚地担心父母。
凭借着书法的造诣,杨仁清成功进入了四川书法协会,成为了一名书法推广员,在各地普及中国传统书法的各种知识。虽然他是一位藏族人,但对于汉字书法十分痴迷,做这件事情,也算是得偿所愿了。
张瑞宇的生活更简单一些,她不喜欢热闹,只想安静地陪小重孙长大,于是主动在家里帮忙带孩子。她还开通了一个短视频账号,分享一些小重孙生活的点点滴滴,以及一些追忆洛桑的内容。
中国相声第七代传人马季曾经这样评价洛桑:“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他独一无二的“模仿”,惟妙惟肖,学什么像什么,他的离世是中国相声界的一大损失。
但洛桑从来没有真正离开过。他开创了“模仿”这一新鲜有趣的节目的先河,从此各种“模仿秀”层出不穷,给观众们带来了无限的欢笑。不过再多的“模仿”,也永远无法超越洛桑留下的这座高峰,他的存在让我们无比庆幸,他的离去让我们万分痛心。
也许在未来,还会有擅长模仿的演员出现,凭借绝佳的口技征服我们。不过在洛桑所属的时代,他早已经成了无可复制的天才。
洛桑的遗憾,还告诫我们一个道理:千万不要酒后驾驶,否则不仅会给自己造成灾难,还会让所有爱着自己的人受伤。
参考信源1,洛桑,90年代的传奇一个时代的印记
2,洛桑去世20年,博林才敢告诉其母当天一个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