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格瓦拉同志
作为西亚首屈一指的强国,土耳其一直怀有大国梦,想要重现奥斯曼帝国昔日的荣光,以摆脱目前二流国家的尴尬身份。那么问题来了,奥斯曼帝国究竟是怎么回事?它在历史上有多辉煌?最终为何会退变为二流国家土耳其?
奥斯曼士兵
奥斯曼帝国的主体民族土耳其人,原系西突厥的混血后裔,在唐宋两朝居住在中亚阿姆河流域,先后依附于西辽和花剌子模。13世纪初,随着花剌子模被蒙古人摧毁,先前依附于它们的土耳其人为躲避蒙古铁骑的践踏,于是不停地向西逃亡,一直跑到今天的小亚细亚半岛。
土耳其人迁居到小亚细亚半岛后,起初依附于塞尔柱突厥人建立的罗姆苏丹国,在跟东罗马帝国相邻的萨卡利亚河畔得到一块封地。13世纪末,罗姆苏丹国因内战分裂成12个小国,土耳其人首领奥斯曼趁机宣布独立,并奠定国家雏形。由于奥斯曼是开国之君,后世子孙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便将国家命名为奥斯曼。
帝国的创建者-奥斯曼一世
奥斯曼建国称王后,迅即对没落的东罗马帝国展开进攻,占领后者在小亚细亚半岛上的大部领土,并于1317年攻克靠近君士坦丁堡的军事重镇布尔萨。奥斯曼病死后,儿子奥尔汗、孙子穆拉德一世相继即位,奥斯曼帝国的扩张势头更猛,并在1396年尼科堡战役中完胜欧洲联军,吞并巴尔干半岛大片土地。
然而正当奥斯曼帝国在欧亚交界处狂飙突进之际,却遭到帖木儿帝国的进攻,在安卡拉战役中(1402年)遭遇完败,连苏丹巴耶塞特也被俘虏。安卡拉战役后,奥斯曼帝国一分为四,经过十余年的混战后,才再度走向统一。1453年,在苏丹穆罕穆德二世的领导下,恢复元气的奥斯曼帝国终于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立国长达千余年的东罗马帝国。
苏莱曼一世在位时,帝国势力达到巅峰
消灭拜占庭帝国后,奥斯曼帝国迁都君士坦丁堡,并将其改名为伊斯坦布尔。苏莱曼一世统治时期(1520-1566年),奥斯曼帝国达到全盛期,不仅在陆上拓地千里、灭国无数,而且由巴巴罗萨·海雷丁统帅的海军也游弋在地中海、红海、波斯湾各地,控制住地中海东部的大部分地区,成为令欧洲国家闻名丧胆的海军。
苏莱曼一世驾崩后,奥斯曼帝国继续保持着扩张势头,直到1683年被欧洲联军完败于维也纳城下。此时的奥斯曼帝国,疆域地跨亚欧非三大洲,面积达55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2000万,其势力之强盛,只有中国可与之相抗衡。不仅如此,历任苏丹重视发展文化、科技、教育事业,使得奥斯曼帝国的文明程度很高,远远超过当时刚刚摆脱“黑暗时期”的欧洲。
奥斯曼帝国全盛时地图
作为扩张型国家,一旦停止大规模的对外扩张,国家将会很快陷入混乱当中,奥斯曼帝国亦是如此。在维也纳战役之前,版图过大和民族成分复杂所带来的治理难题、官僚集团的贪婪与思想保守、技术上的落伍、围绕皇位进行的无休止的明争暗斗,已经让苏丹们焦头烂额,而战争的惨败则引发更大、更多的危机。
正因如此,维也纳战役后,奥斯曼帝国的形势便急转直下,先后遭遇英、法、沙俄等国家的侵略,丧失在北非、东南欧、黑海等地区的大片领土。伴随着19世纪初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腐朽没落的奥斯曼帝国更是连遭重创,到一战爆发前夕,已经永久的失去北非和阿拉伯半岛上的属地,连巴尔干半岛本身,也陆续建立起很多独立的国家。
《色佛尔条约》对土耳其领土的划分
为了恢复昔日的荣光,重新占领丢失的领土,奥斯曼帝国在一战期间加入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集团,与英法俄等协约国作战,只最终却赌输了国运,落得战败投降的地步。一战结束后,协约国集团抱着瓦解奥斯曼帝国的目的,强迫其签订丧权辱国的《色佛尔条约》,规定除小亚细亚半岛部分领土外,后者必须放弃其他所有的领土。
《色佛尔条约》不仅意在瓦解奥斯曼帝国,而且还想将其变为半殖民,对于骄傲自尊的土耳其人来讲,这是绝对不能接受的结果。正因如此,爱国将领凯末尔发动革命,在成功地推翻帝国政府、击退协约国军队的进攻后,与协约国签署相对公平的《洛桑条约》(1923年),废黜原条约中许多过于苛刻的内容。
现代土耳其的缔造者-凯末尔
但尽管如此,《洛桑条约》也只是为土耳其人保留住78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只有全盛期的14%,立时沦为二流国家。在奥斯曼帝国的故地上,如今已建立起40个国家,而土耳其在该地的影响,早已成过眼云烟。如今土耳其想恢复奥斯曼帝国的荣光,谈何容易?
资料来源:《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的衰亡》、《剑桥土耳其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