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当前的中考和高考,很多孩子不禁感叹:“太难了!”不是不会做,而是做不完。
不但语文、道德与法治、历史等文科试卷,连数学物理等理科试卷,也增大了阅读量,仅阅读完题目就占用了大量的时间,能勉强做完已经很好,检查几乎是空想。
所以要想提高成绩,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高阅读速度,这也成了当前孩子亟需锻炼的一种能力。
根据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我发现运用下面三个方法,可以培养这项能力。
1 限时、有目的性地阅读我们都能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背诵一首五言绝句需要10——20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可是到了初中之后,五分钟完全可以背会一首七言绝句,难度增大,时间却在变短。
固然是因为理解能力在逐年提高,但最重要的是有了背诵的经验和方法,读背的能力在逐年提高。试想一个从来不背书的孩子和一个坚持背诵多年的孩子相比,即使是同样的年龄,速度一定是有差别的。
而且,限定时间背诵和自由背诵相比,前者专注性更高,速度也更快。
据此,在阅读上,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来进行训练。
第一, 单位时间内有效训练
统编教材明确要求:初一阶段,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应少于400字。
根据这样的要求,进行限时训练,内容可以是课文,也可以是课外读物、中考的阅读理解题。
课前抽出五分钟时间,快速阅读一个文段,读完用一句话概括文意。从短文到长文,或者从段到篇,限时训练。
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从刚开始的需要5分钟读完,就会逐渐提高,4分半、4分、3分……读过的阅读文段多了,速度自然就不断加快。
而对于中考和高考来说,时间就意味着分数,阅读节省了时间,那么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做题,突破难点,得到更多的分数。
第二, 聚焦问题,有针对性地阅读
针对某个文本,提出一个主要问题,有意识地训练提取信息的能力。通过问题聚焦,不但可以提高阅读时的专注力,对文本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2 一目十行有方法就拿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中,《孤独之旅》这篇小说来说吧,文章主要写了杜小康的心理变化历程,带着这个问题快速阅读,并在文中圈划出体现杜小康心理变化的词语,文章的思路就清晰了。
我们经常羡慕别人可以一目十行的阅读,其实这种能力,完全可以通过训练获得。
著名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指出:“现在具备一目十行、过目成诵的能力,已经不是神童才子的事,而是每个人都能并且应该具备的能力。”
统编版教材的专家组经过研究,对此有明确的指导训练:“读的时候尽量不回视,尽量扩大扫视的范围,在短时间内把尽可能多的内容收揽眼底。可以从少到多进行扩大视域的训练,如从一眼扫几个字过渡到扫一行字,再从一行字扩大到多行或者全段,这样速度就能不断提高。”
而很多长期坚持读书的人,为什么能快速阅读,就是因为不断阅读,速度才提升的,所以刚开始如果不能做到也没有关系,坚持这样的训练,完全可以达到一目十行的水平。
3 快速提取信息,你也可以对于学生来说,快速阅读的目的,除了增长知识外,很实际的问题,就是为了做题,所以快速提取有用的信息,带着问题选择性阅读,也是我们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
特别是与全篇有关的问题,更需要这样一种阅读筛选的能力,它不但可以让我们应对今天的考试,而且在以后面对广博繁多的知识时,也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筛选到有用的信息。
选择性跳跃式阅读,简称跳读。
在跳读的时候,可以采用符号标记的方法,如波浪线是中心句,横线是人物描写句,圆圈是人物的性格或心理词等等,这样标记之后,做起题来自然事半功倍。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培育能力的事必须继续不断地去做,又必须随时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会成功。“
提高阅读的效率和速度就需要有这样的恒心,运用好的方法再加上持续的努力,我们一定不会再为阅读量大而烦恼,而这种阅读能力的提高,也必然带动其它科目成绩地提升。
统编版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说,将来会有15%的学生做不完语文试卷,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训练,到时相信你不但能做完试卷,还能留出检查的时间。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掌握方法,快速阅读,在中考高考中游刃有余!
文/龙飞老师
本文由#尖子生语文攻略#原创首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如果我的文章能给你一点儿启示和帮助,欢迎关注留言点赞。
图片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