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刃/冬阳
乌克兰苏-27战机
自俄罗斯占领克里米亚以来,俄乌关系持续紧张,受此影响,俄乌之间的合作几乎断绝,以苏系战机为主力的乌克兰空军无法从俄罗斯获得零部件,导致乌克兰空军的作战能力不断下滑。从2018年至2020年,乌克兰一共坠毁了2架苏-27战机,现阶段,乌克兰空军仅有16架苏-27,此外,乌克兰空军还装备了20余架性能次于苏-27的米格-29战机,这两款战机是乌克兰空军最核心的力量。在无法从俄罗斯获得新战机和零部件的情况下,乌克兰把目光投向了西方国家,据波兰《共和报》报道,乌克兰计划投入120亿美元(约合856亿元人民币)购买108架多用途战机,目前,乌克兰可选的战机有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F-16、瑞典萨博公司的JAS-39"鹰狮"、美国波音公司的F-18、欧洲战斗机公司的"台风"和法国达索公司的"阵风"。按照乌克兰的计划,到2025年,该国将接收首批12架战机,在2032年左右,乌克兰将淘汰苏系战机,完成空军装备的大换血。
乌克兰有望进口F-16
如果乌克兰的计划一切顺利,那么到21世纪30年代,乌克兰空军将装备100余架四代机,其实力将远超现在,成为东欧平原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不过,以乌克兰目前的经济实力,恐怕难以实现空军装备大换血的计划,乌克兰的人均GDP为3095美元,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堪称最穷的欧洲国家。2019年度,乌克兰的军费为37亿美元,而乌克兰的战机购买计划需要耗费120亿美元,相当于三年的军费,对乌克兰而言,这笔钱堪称天文数字。一般情况下,一国的政府可以通过发行国债筹集军费,考虑到乌克兰经济增长乏力且与俄罗斯这样的强国存在领土争端,投资者对乌克兰的未来缺乏信心,乌克兰借债的成本很高。好在乌克兰从苏联继承了大量遗产,通过出售苏联遗留的先进技术和企业,乌克兰有望获得购买108架多用途战机所需的资金。
马达西奇公司的发动机技术有很大的价值
在乌克兰继承的苏联遗产中,航空发动机巨头马达西奇公司堪称瑰宝。马达西奇公司位于乌克兰扎波罗热市,是世界知名的航空发动机生产商,该公司主要为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提供动力系统,安-124大型运输机使用的D-18T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便来自马达西奇公司,其实力可见一斑。在苏联时期,马达西奇公司的发动机曾出口到90多个国家,直到今天,马达西奇的出口额依旧占乌克兰航空产品出口的半壁江山。当今世界,装备了大飞机的国家不少,但有能力研制先进航空发动机的国家寥寥无几,仅有美国、英国、俄罗斯等少数几个国家,这就体现了马达西奇公司的价值。由于航空发动机技术不过关,中国屡屡被美国等国卡脖子,倘若乌克兰愿意出售马达西奇公司,这将是一笔双赢的买卖,中国可以提升航空发动机技术,乌克兰则可以获得大笔资金。
安-225运输机
除了马达西奇公司,乌克兰手中的安-225大型运输机也具备卖出高价的潜力。安-225是世界上最大的运输机,集合了苏联的航空技术精华,该机最大起飞重量高达640吨,在运输100吨载荷的情况下,安-225的航程为9600千米,具备跨洲际飞行的能力。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德国等国竞相租用安-225,这款运输机可谓是刷足了存在感,疫情期间的表现有利于拉高市场对安-225的估值。更关键的是,安-225仅有一架,正所谓物以稀为贵,安-225的价值远超普通的大型运输机。
乌克兰号导弹巡洋舰
马达西奇公司、安-225仅仅是乌克兰的一部分家底,作为苏联时期的重工业基地,乌克兰还有不少好东西,如T-84M"堡垒"主战坦克、"野牛"气垫船、"乌克兰"号导弹巡洋舰、伊尔-76运输机等。如果乌克兰愿意将上述公司、技术装备转让给其他国家,便能得到一大笔资金,这笔资金能够有效缓解乌克兰面临的军费不足的问题,让乌克兰距离换装西方多用途战机的目标更进一步。显而易见,假如乌克兰真的这么做了,无疑会掏空乌克兰的家底,但在苏联解体后的29年内,由于国内经济陷入困境,乌克兰已经卖掉了不少家底,对前途未卜的乌克兰而言,与其让这些技术在手里变得落伍,不如在它们还有用的时候卖个好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