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母语是什么语言

2024-12-14 百科达人 阅读 投稿:本站作者

2009年,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曾在一场推广普通话的活动中表示,要在新加坡加大汉语的普及力度。

“两代人之后,汉语将成为我们的母语。”

那时的李光耀,很明显对汉语在新加坡的推广非常有信心。

一部分国人对这个消息感到高兴,毕竟,能看到别国使用自己国家的语言,也是一种不错的体验。

不过,还有一部分人提醒大家不要忘记,之前正是李光耀本人,在华人占比超过百分之七十的新加坡,力排众议,将新加坡的通用语言定为英文。

那么当时身为华人后裔的李光耀为何不愿意将自己的母语定为新加坡官方语言呢?

处在变化中的新加坡通用语

事实上,在确定通用语言的时候,新加坡有很多种选择。

这主要是因为在新加坡生活着很多民族。

新加坡是个移民国家,200多年前,随着新加坡开埠,马来人、华人、印度人、欧美人都远渡重洋来到此地。

他们说着本民族的语言,在这片土地上共同生活。

由于语言不通,各民族之间交流时会有一定障碍,于是,寻找一个通用语言就是新加坡人要做的事情。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新加坡的通用语言一直在变化。

19世纪,新加坡处在英国的殖民统治之下,所以那时的新加坡便以英语作为官方语言,法律、公文等重要的文件都是用英语书写的。

尽管汉语、马来语和印第语都有人使用,并占比很高,但始终没达到英语的地位。

上个世纪中期,随着英国殖民者离开这片土地后,这个国家一度将马来语提升到最高的地位。

这主要是因为那时的新加坡希望能够加入与之相近的马来西亚联邦。

为了能达到这一目的,政府大力推广马来语,将其名称改为:“国语”,并定期举行“国语周”。

但新加坡政府的这种努力并没有达到原本的目的,1965年,新加坡独立,正式脱离了马来西亚联邦。

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摆脱别国统治,走上独立自主的道路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但对于当时的新加坡来说,却意味着要面临更大的挑战。

新加坡“国父”李光耀在国家刚刚独立时,一直是以谨慎的心情处理国政 。

他知道,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新加坡必须先保证内部的和谐与稳定。

所以确定国家通用语言,是他上台后所要处理的第一件大事。

这件事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却会牵扯颇多。

华人也好,马来人也好,印度后裔也好每一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民族印记,他们都希望能够将本民族的母语作为新加坡的通用语言。

因此,无论是选择这三大民族中的哪种语言为通用语都势必会引起另外民族的不满。

那么李光耀是怎么选的?

选择通用语言需要注意几点,它必须普及率高,易学好懂,最重要的是,不能触发国内各族的民族主义情绪。

所以李光耀政府最终决定,将英语当做新加坡的通用语言。

这其实很容易理解,因为英语是全球性的语言,在世界上都有着超高的使用率。

况且,在英殖民时代,英语就曾做过新加坡的通用语言,它在新加坡国内有很高的普及度,推广难度以及成本都不大。

此外,英语也并不是新加坡三大民族:华人、马来人、印度人中的任何一个民族的母语。

将英语确定为通用语,就可以避免让国内各民族之间因为国家通用语是本民族的母语而自以为高人一等。

当政府公布国家通用语言为英语后,果然获得了大部分民众的赞同。

通用语言确定后,李光耀政府还结合国家实际情况,将汉语、马来语、泰米尔语和英语一起,确定为官方语言。

政府鼓励各民族在熟练掌握英语之后保留自己的语言。

这样,各个民族都觉得自己的民族文化得到了尊重。

新加坡由此形成了一种颇具特色的双语政策。

各族人都会英语,也会自己本民族的语言。

既有通用语言维护便于国民交流,又保留了各民族母语,尊重了民族多样性,维护了国内各族的团结。

李光耀的语言政策可谓是高瞻远瞩。

不过,还是有人对他提出了疑问:“明明华人在新加坡的数量常年维持在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占比,那为何不将汉语当做新加坡的通用语言呢?”

华人李光耀,为何没有力推汉语?

事实上,很多支持汉语的人曾将希望放在了“国父”李光耀身上,毕竟,他也是一位华人。

李光耀的曾祖父李沐文于1862年来从广东大埔移民到新加坡。

此时的他还有深深的故土情节,于是在1882年积攒够积蓄以后,回乡捐了一个“中书科中书”的功名。

这是清朝给民众颁发的一种嘉奖,并没有实际的权力。

这个功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李家的荣耀。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长大,李光耀从小就接触到东方文明。

然而自1935年李光耀进入英式学校莱佛士书院后,一直到大学毕业,他都接受的是英国教育。

人在青少年时期接受的教育将对他的一生产生极大的影响。

李光耀也不例外。

相比较他的曾祖父李沐文,第四代移民李光耀对中国没有那么深的故土情结。他甚至在三十岁之前都不会说汉语。

在英国留学期间,很多人都会自然而然地认为李光耀是一位中国人,这为他的生活带来不小的困扰。

错认国籍的事件让李光耀在长大后更坚定了要建立起“新加坡人”的决心。

这或许也是李光耀在日后极力避免三大民族中的任何一族的母语成为第一语言的原因之一吧。

如果将这三种语言中的任何一种定为第一语言,那么新加坡人或许更加难以摘掉民族标签。

他们会被认为是“中国人”、“印度人”、“马来人”而不是:“新加坡人”。

作为一个有着超高政治智慧的人,李光耀知道,一旦民族标签被强化,那么就很难让他们认同“新加坡”这个国家。

很明显,李光耀自己并不想被别人认为是“中国人”,与之相比,他更希望自己被别人认为是“新加坡人。”

除此之外,李光耀对华的态度也有可能影响了他的决策。

在新加坡独立后的十年中,李光耀都对中国有着极大的防备心理。

他忌惮中国隐藏的巨大潜力,担心中国会干涉东南亚小国的内政,也害怕国内的华人会与中国暗自联系,进而做出什么对新加坡不利的行为来。

对中国有防备心的李光耀,势必不愿意汉语继续在新加坡占有崇高的地位。

这会引起其他民族的不满,也有可能扩大中国在新加坡的影响力。

这两点都是李光耀所不想看到的。

不过,忌惮中国这个原因,李光耀鲜少提及,他更多提起的是汉语的学习难度。

而关于汉语的学习难度,李光耀自己就有深刻的体会。

1955年,李光耀代表当地华人群体参加竞选,政治对手公开抨击他自己都不会讲汉语,又怎么代表华人群体呢?

此后,李光耀用了很大的力气去学习汉语。

因此,也直观地体会到了汉语的学习难度。

第一:汉语文化底蕴深厚,在五千年的积累中发展出了很深奥的语言体系。所以汉语很难学。

第二:汉语方言多,很多方言话语难以理解。

第三:汉字的书写难度高。要做到完全掌握汉字,势必要耗费比其他语言更多的学习时间。

在李光耀看来,汉语的这个三个学习难度,就是极大的劣势。

所以他没有将汉语列为通用语言。

不过,虽然汉语在新加坡没有取得同英语一样高的地位,但汉语在该国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李光耀:汉语普通话将成为该国的“主导”性语言

新加坡民间和官方都经常组织汉语的推广活动。

李光耀本人也经常参与其中。

李光耀虽然没有将汉语列为官方通用语言,但他为汉语在新加坡的普及,出力不少。

1979年,李光耀发起了“讲华语运动”。

该活动旨在减少汉语方言的使用,让大家尽量通用汉语。

与此同时,新加坡政府也在积极地推行简体字,和汉语拼音,这两项政策都提高了汉字的普及程度。

在汉语推广的过程中,李光耀也在积极改善同中国的关系。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李光耀多次访华,拜访中国国家领导人,并与他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1990年10月3日,中国与新加坡发表了联合公报,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中国在新加坡的影响力也随之提高。

李光耀十分看好中国的发展前景,他积极促成两国之间的友好合作。

在这个历史背景下,汉语也变得日趋重要。

为了推广汉语,新加坡还拍摄了大量汉语影视作品。

这些作品制作精良,对传播中华文化,推广汉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2009年,李光耀在推广汉语普通话的活动上,表示:汉语将成为该国“主导”性语言。

他曾在回忆录中写道:“两代人之后,普通话将成为我们的母语。”

不过,我们不能就此认为,汉语在新加坡的地位可以超越英语。

进入新世纪,中国的综合国力大步提升,新加坡也看到了与中国合作的良好前景。

可以说,这一时期,汉语在新加坡受到了比较深远的推广。

李光耀本人对此乐见其成:“1965年独立之初,我们决定推行华文为第二语文的政策是正确的。”

不过,我们决不能就此认为汉语在新加坡的地位会超过英语。

在新加坡的语言政策下,汉语应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只能屈居第二。

2019年,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华语运动四十周年庆典”上回忆:在过去,新加坡华人只会在官方场合说英语,私下里都使用汉语,但现在这种现象已经颠倒过来。

由此可见,新加坡华人的汉语水平总体上来说是在退步的,毕竟,他们只有在必要场合才会使用汉语交流。

这不得不让人察觉到一丝“被迫”的意味。

不过,这也无可厚非,说到底,语言政策还是为国家利益服务的。

现在的新加坡人,对于自己的国家认同感是高于民族的。

该国的语言政策毫无意外是成功的。

在这样的语言政策下,新加坡各族人民得以和谐相处,他们处于平等的地位,既可以用英语相互交流,也能保留本民族的语言和生活习惯。

而我们可以通过新加坡的语言政策可以看出李光耀作为一名政治家的远见:不困于狭隘的民族主义,而以国家利益为先。

这应该就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所具备的格局和智慧吧,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何李光耀会有新加坡“国父”之名了。

声明:闻科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75600516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