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属于哪个国家

2024-11-17 百科达人 阅读 投稿:本站作者

提及芝加哥,你会想到什么?

是置身云端的威利斯大厦(Skydeck Chicago - Willis Tower)?还是放着莫奈《睡莲》的芝加哥艺术博物馆(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又或者是芝加哥独有的厚底披萨(deep dish pizza)?我猜都不是。

威利斯大厦是1974至1998年的世界最高大厦

就笔者而言,提及芝加哥的第一反应其实是“汤姆逊冲锋枪”,或者它另外一个更加广为人知的名字——芝加哥打字机。汤姆逊冲锋枪设计于一战时期,但批量投入生产时一战却已经结束,因而率先进入了民用市场,成为了平民能够搞到的少数冲锋枪之一,起初的售价高达五百美元(足以购买一辆福特汽车),但其杰出的火力性能却使它得到了黑帮的追捧。

将汤姆逊的木托和弹鼓拆下后,恰好可以放入小提琴盒中,由此获得另外一个雅号——“芝加哥小提琴”。不过,由于该枪开火时哒哒哒的音效常使人联想到打字机,因此更多人将之称为“芝加哥打字机”。

能装进小提琴箱的汤姆逊冲锋枪

为什么这些雅号离不开“芝加哥”三字,当然是因为芝加哥聚集了全美最多的黑帮。

拜这些黑帮所赐,大部分人提及芝加哥时想到的不是旅游景点,也不是艺术作品,更不是独特美食,甚至不是芝加哥曾经身为作为美国第四大城的辉煌地位,而是“罪恶之地”。

意大利黑帮

先来看一组数据,2016年一年,芝加哥有7616人因黑帮而死,死亡人数甚至超过了一些小型战争。比如说美国当时正在进行的伊拉克战争,2016年仅战死4504人,比芝加哥因黑帮活动而死的人数少了三千多人。2016年的芝加哥每十万人中就有23.8人被杀,该项数据为全美最高。其中,百分之九十的罪犯为非洲裔美国人或者西裔美国人。

在这些案件中,超过八成的谋杀案与枪械有关,而与枪械有关的犯罪则百分之六十与帮派活动有关。尼尔·亚当斯(蝙蝠侠系列的长期作者)认为,早期蝙蝠侠漫画中的哥谭镇很像是以芝加哥为基础创作的。

蝙蝠侠和他所在的哥谭

它们都有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和堆满垃圾的后巷小街,上流社会的纸醉金迷与高档商业区的绚烂霓虹都无法掩饰当地暗中涌动的丑恶。黑帮横行、贪腐不堪的芝加哥,就是那个没有雾气也没有蝙蝠侠的哥谭。

芝加哥的黑帮大致可以被划分成两种不同的模式,当然,这种提法仅是为了降低不熟者的认知成本,实际上两者有在性质上互相转化互相接近的一面。

第一种模式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大量涌入的意大利移民组建而来的黑帮,姑且将之称为“传统黑帮”,或者意大利黑帮。第二种模式则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涌入芝加哥的黑人们所组建的黑帮,可以将之称为“现代黑帮”。

风衣、西装、毡帽,还有芝加哥打字机,这就是芝加哥黑帮的经典装扮

先说意大利黑帮,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了欧洲移民潮的出现,经典电影《卡萨布兰卡》(第16届奥斯卡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剧本)中就提及了二战难民潮的状况,人们为了获取通行证各施手段——谋杀、欺瞒、诱骗、以色侍人、甜言蜜语。

一战和二战所带来的移民潮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大量的人口向着没有战火的文明地区转移,芝加哥就承接了大量的意大利移民。其实这是一个双向的选择,在墨索里尼“感觉就是证据”的高压政策之下(针对黑手党的高压政策),大量有权有势的黑手党人选择逃往美国。他们聚集在芝加哥和纽约等地,在异国他乡重建黑手党。

此时的美国黑手党尚且是襁褓幼儿,但在他们涌向美国不久,后美国所颁布的一项法律却使他们觅到了生长的养分——“禁酒令”。这是美国在1920年颁布的宪法第十八次修正案,美国当局规定“禁止酿造、运输、销售所有带酒精的饮品”。

禁酒令时,倒酒的美国民众

这条严苛的法律使得美国人无法从商店买到酒,可嗜酒如命的人总会找到其他办法。譬如说使用工业酒精勾兑假酒,由于禁酒令禁止的是致醉型饮料而非酒精,也就是说作为化学原料的工业酒精并不在法律禁止的范围。

工业酒精的频频失窃,成为了美国“禁酒时代”的独特人文现象,据不完全统计,五年中至少有23万立方米的工业酒精失窃,而私自制造的酒精更是难以计数。

私酒贩售一跃成为了禁酒年代最一本万利的买卖,黑帮当然不能错过这次机会。运酒、卖酒,暴利之下,黑社会的规模迅速扩大,为了争抢生意地盘,各个黑帮大打出手,街头的聚众斗殴不过小打小闹,持械枪战才是轰烈的主题曲。

阿尔·卡彭

当时芝加哥的黑帮教父是阿尔·卡彭(Al Capone),外号“现代罗宾汉”,他和他的黑手党作风彪悍,风衣下藏冲锋枪,激战之时手榴弹开道,这些黑帮影视剧中的经典场面,正是他本人曾经的“高光时刻”。

在禁酒时代,意大利黑帮囤积了海量财富,成为了顶尖势力。这就是意大利黑帮兴起的故事,十四年的禁酒时代没能让立法者想象中的“文明社会”降临,历史开玩笑的将屎球当做礼物送于苛求干净的洁癖者。

现代黑帮的兴起

等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芝加哥又涌入了一批新的客人——黑人。

他们涌入芝加哥的原因是当时美国南方各州实行的种族法律。在美国南方,有色人种需要用自己的厕所,泳池也被分为白人用和有色人种用,公交车被一分为二,白人坐车头,黑人坐车尾,甚至连喝水,都要分开白人与其他人。

这不是架空小说,也不是讽刺电影,而是真实的“美丽国”。经典电影《绿皮书》,近日上映的电影《银行家》,都描述了黑人在美国的尴尬境地。

而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情况只会比今人笔下的演绎更糟。因此,大量的黑人涌入了情况相对较好的北方。

芝加哥作为著名的工业大城,成为了当时黑人搬迁的首选。大量黑人突然涌入,却无法在这个大城市中寻觅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芝加哥政府也感到头疼,为了解决无业游民的住房问题,芝加哥政府在南部修建了大量的“公屋”。

“公屋”政策曾经帮助芝加哥政府解决了意大利移民的居住问题,因此他们决定故技重施,但如今芝加哥政府想必会感到追悔莫及。大批无所事事的移民集中在一起本身就为黑帮的滋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密集的房屋、孩子、妇女,都为黑帮分子提供了绝好的掩护。

当时最大的公屋社区叫做“RobertTylor”,有足足两万五千户,平均每户三人,也就是说,当时一个小区就有七万余人。这些公屋住客们即使获得了住房依然无法光明正大的为自己在这个纸醉金迷的都市中谋求一个合适的位置,他们只能依靠政府福利政策过活,而政府的福利金并不给予“能够就业的人”,大部分情况下,福利金被发放给带着孩子的单亲妈妈。

孩子越多,钱就越多。于是,芝加哥的公屋男女们非常愿意生孩子,而芝加哥的男人们则被鼓励抛妻弃子,骗取政府的福利金。这些孩子们生于公屋,长于黑屋,所见所闻,都离不开黑帮的风云与变幻,在长大成人后也自然而然的成为新一代黑帮分子。

芝加哥黑人区

移民芝加哥黑帮成员表示:“(公屋)出身的人,要么抢劫,要么贩毒,要么就只能找一个八美金一小时的烂工作,但是根本不够(生活),所以又得回去贩毒。……这日子是个死胡同,你想改变,可最终还是变成毒贩。”

这就是讽刺之处,公屋的一墙之外,是受着良好教育的白人,他们的孩子能够顺利成长,接受教育,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而公屋里的人,却只能在迷茫中挣扎,最后倒向犯罪的深渊,并为之沉沦。

今日芝加哥

芝加哥曾经有大大小小一百多个帮派,这些帮派间的斗争吞并非常激烈,在枪与火之间,从刀与剑之间生存下来的,是“黑帮福音”、“罪恶领主”、“P石”三大黑帮。

黑帮之间的战斗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演越烈,最终蔓延到了无辜之人身上。

1992年,一位七岁孩童被公屋枪战波及,当场殒命。此事引起全美震惊,众多媒体指责芝加哥警局无所作为,但只有芝加哥警局才知道,他们并非无所作为,而是无能为力。

密集的公屋早就被黑帮分子们改造成了迷宫,搜查一栋公屋,至少需要四五十个警察搜查数个小时之久,而当时芝加哥的警力不过千人,即使国民警卫队愿意施以援手,也不过是杯水车薪。警察最终迫于舆论压力只能努力解决黑帮问题,但最终也不过是解决了几个无足轻重的倒霉蛋而已。

芝加哥警局无力解决这个问题,最终他们只能试图和黑帮“和解”,警察召集了十二个黑帮大佬,试图调解黑帮之间的矛盾。这让黑帮安分了一小会,但也只不过是一小会,在片刻的宁静后,反弹甚至比以往还要激烈。

雪上加霜的是,随着工业模式的改变,工人岗位的减少让芝加哥的黑人更加难以正常的融入白人社会。于是芝加哥以南北为界,被彻底分成了两个世界,城北是白人的乐园,城南则是黑人的地狱。

芝加哥这座纸醉金迷的摩登都市之下,潜藏着全美最多黑帮

说来有趣,对治安问题束手无策的芝加哥政府甚至请求联合国派出维和部队来维持治安,结果自然是不了了之。近日芝加哥枪击事件又一次引发了全世界的关注,一如三十年前的男童枪击案,只是恐怕会和当年一样无疾而终。

庭有蔓草,当早除之,无使滋蔓,蔓则难除。

声明:闻科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75600516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