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澳属于哪个城市

2024-11-17 百科达人 阅读 投稿:本站作者

仲春,沿着汕头市南澳县环岛公路三澳村段驾车行驶,缕缕清风迎面拂来,四下环顾,只见碧海蓝天、绿岛如画。远处的海面上呈现了一片色彩艳丽的美景——养殖牡蛎所用的新型多彩浮球组成的方阵在艳阳下熠熠生辉,引来不少游客停车驻足、打卡拍照。

提起三澳村,近年来的蝶变让很多人直呼惊喜。这个位于汕头南澳县东北角的小渔村,过去经济底子薄、脏乱差问题突出,但在实施系列建设行动后,村容村貌焕发新颜,198户的渔村里,家家户户都盖起了三到五层的小楼,村民的收入显著增多,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令人欣喜的是,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三澳村频出新招,不断寻找发展之路,从传统的出海捕鱼到鱼排网箱养殖,再到生态循环混合养殖藻类和贝类,走出一条绿色乡村振兴之路,让村民更有奔头。

投入千万资金整治环境

行走在三澳村的村道上,只见道路宽阔整洁,路边花草草在海风吹拂下轻轻摇曳,绚丽多姿;再往里走,就能感受到一股浓浓的文明新风:党建、创文、乡村振兴、“三清三拆三整治”等宣传文化牌随处可见;来到海边,一艘艘渔船进进出出,讨海归来的渔民满心欢喜地卸着渔获……一幅恬静而美好的乡村画面映入眼帘。

曾经的三澳完全是另一番情景:村道巷道全是土路,一遇下雨天就泥泞不堪;露天厕所臭气熏天,畜禽寮棚随处搭建,卫生状况令人堪忧;村民以讨海为生,村集体经济薄弱。

2015年以来,三澳村结合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和“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人居环境整治及“创文强管”行动,陆续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例如,先后投入资金1221万元,完成了垃圾转运站、生态污水处理系统、村道亮化与疏通、青山栈道景观、“三线”整治等17个项目,投资500万元完成主干道两侧和次干道美化绿化、青山景观配套、农贸市场等6个项目。

在这一过程中,三澳村还着力开展“三清三拆”整治行动,拆除违章搭建物38处,整治遮阳网、遮阳棚5宗,清理乱堆乱放行为10处,整治乱摆乱占行为20宗,清运垃圾杂物300多车次,打造具有南澳特色的美丽乡村风貌带,实现乡村美丽宜居。

获得群众的支持和理解是加快“三清三拆”工作的关键。为此,三澳村充分利用宣传标语等方式,使群众了解政策,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形成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引导群众配合工作,积极为乡村“塑形”。

在夯实基础设施的同时,三澳村还抓好抓实农村医疗保险、农村社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等保障工作,改善提升环境卫生,落实好日常保洁,做到垃圾每日清运、道路干净卫生,困扰村民生活生产的烦心事、愁盼事得到有效解决。

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三澳村于2018年被评为广东省“民主法治村”,2020年被广东省委省人民政府复评为“文明村”,2020年被美丽乡村博鳌国际峰会评为“中国十大最美乡村”。

“海上牧场”扮靓美丽乡村

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给三澳村注入了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远处海面上一大片彩色的东西是什么?看起来真漂亮!快停车来打卡!”近日,游客林女士与好友自驾到南澳岛,环岛路上途经深澳镇时,不经意间看到该片区海面上呈现色彩艳丽的美景,不禁停车驻足、拍照发朋友圈。

林女士看到的“美景”,其实是三澳村辖区的“海上牧场”。在这些彩色的新型环保浮球下面,吊养着数量以百万计算的南澳生蚝。浮球划分不同颜色,就是为了区分各家承包的养殖区域。每年农历八月中旬左右,养殖户会把牡蛎苗串成项链那样,系在浮球下方浸没于海面下一米多处进行养殖。至次年农历七月,就将这些由牡蛎苗串生长为10多斤重的大牡蛎串打捞上市销售。

“三澳村位于南澳岛东北角,依山傍海,猎屿岛把风浪阻隔在外海,形成了海浪平稳、水质优良的深澳湾。三澳村人就在这处优良的海湾里,生活了600年的光景。”三澳村党支部书记韩永顺说,村民世代以捕捞为业,近二三十年来,部分村民才渐渐“转型”进入养殖行当。往年养殖牡蛎所用的浮球均是泡沫材质,泡沫浮球受日照和海水腐蚀后老化破损,久而久之容易对海域生态造成污染。

2019年12月,南澳县在开展对该县海域养殖区域及沿岸进行清理整治工作的同时,开始推行生态养殖,禁止使用泡沫浮球,推广更换彩色的新型环保浮球。新型环保浮球采用PET材质,可阻挡紫外线,无毒、无味,卫生安全性好。全县推广更换环保浮球主要集中在后宅镇及深澳镇可养区域,其中,三澳村生态养殖海域面积约1500亩。

“这些年,依托海洋生态养殖,三澳村家家户户建了三到五层的小楼,村民们的生活过得红红火火。”据韩永顺介绍,自从海域上更换了新型环保浮球,不少村民惊喜地发现,越来越多游客开车经过村子时总喜欢停下来拍照、询问村民,为村子添了不少人气。

如今,前往南澳岛休闲的市民游客总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傍晚时分,渔民驾着渔船穿行于彩色浮球方阵之间收割牡蛎,多彩的新型环保浮球在晚霞辉映下熠熠生辉,与渔民忙碌的身影交织成一幅夕阳映照万顷碧波、渔人载歌丰收的动人画面,令人陶醉。

返乡青年创业带富一方

随着小渔村发展得越来越好,不少年轻人回到家乡,有的开起餐厅、做起导游,有的通过电商平台销售自家的海产品,成为推介三澳海产品的主力军。在这些年轻人之中,蔡妙娟通过自主创业,让加工后的本村海产品积极“走出去”,以批发代理、线上销售的方式销往广州、深圳等城市,让这些城市的人也能品尝到家乡的海产品。

跟许多同龄人一样,蔡妙娟一开始也是到外地发展。她在福建厦门待过三四年,办过舞蹈培训班。2014年,她从厦门回到南澳,本打算在家乡也开一个舞蹈培训机构,未承想,随着2015年南澳大桥开通,通车后的大桥带旺了海岛旅游业,铺租也随之“水涨船高”起来。

“我回到家乡后就开始寻找合适的店面,找得差不多的时候,恰逢南澳大桥开通,店租也随之涨价了。”蔡妙娟坦言,当时家里人实际上也不太支持她开舞蹈培训班,看到店租涨价,她也陷入了沉思。

不过,蔡妙娟也很敏锐地发现,越来越多人关注南澳的海产品。事实上,她的父亲有着40多年的出海捕捞经验,他从小就吃着南澳的海产品长大。于是,她当时转念一想,何不从父亲捕捞来的渔获入手,寻找个中商机进行二次创业?

经过一番考察后,蔡妙娟把目光投向鱼胶市场。她边学边干,一边向许多同行人请教鱼胶的市场营销经验,一边把所学应用于实践,对父亲捕捞来的赤嘴鳘鱼、红姑鱼、石首鱼、金龙鱼等进行处理——取出内里的鱼泡后进行清洗、晾晒,数日后就得到纹理清晰厚实的干鱼胶,旋即打包、批发卖给当地的海产品干货店。

“一开始什么都得自己来做,那时候忙得一口水都没空喝。”蔡妙娟如此形容刚刚起步那几年的忙碌状态,也正因为如此,她对于自己当时赚得的“第一桶金”10多万元记忆犹新、感慨不已。

如今,蔡妙娟也向周边村镇渔民批量收购鱼泡,带动他们增收致富。她深知“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道理,即自己所在的地方有什么条件,就依靠什么条件生活,“只要踏实肯干,就能在新起点上闯出一片天地。”

【记者】 张伟炜

【通讯员】 陈纪中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作者】 张伟炜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声明:闻科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75600516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