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大山首次在春晚舞台上亮相,虽然他出演这个作品有些逊色,但却因为他的存在成为了讨论度最高的作品。
一战成名,他在中国获得了巨大的人气和流量,但一段时间后,他却渐渐消失在了人们的视线中,后来人们才得知他已经回国。
那么,在中国功成名就的大山,为什么会回国了呢?
一、寻根1989年的春晚舞台可谓是百花齐放,有赵丽蓉的《英雄母亲的一天》;有第一次登上春晚舞台的宋丹丹,表演的《懒汉相亲》。
还有其他的歌舞、相声,在这中间有一个特殊的存在,就是小品《夜归》,因为这部小品其中一个主演是来自加拿大的外国友人。
许大山一出场,直接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当时人们对他的讨论十分热烈,有人认为春晚舞台让外国人上台不太合适;有人认为外国人登上春晚舞台是文化传播的另一种方式。
舞台上,大山凭借着自己和表演天赋,把洋学生演绎得活灵活现,春晚结束后,观众们对他的印象十分深刻。
他也凭借着这个小品一炮而红,大山这个名字开始在街头巷尾流传。
大山最开始的中文名字叫路世伟,是他在大学时期学习中文时候起的,直到他登上春晚的舞台后,才改名为大山。
大山会如此执着与中国的文化,是因为自己的祖父,抗战时期,很多国外的医生纷纷来到中国,为的就是帮助中国一些穷苦地区的人们,这其中就有大山的祖父。
祖父把在中国见到的大好河山全都记录了下来,他去世后,这个笔记本就到了大山的手里,小时候的大山看着本子里记录的一切,对中国产生了很强的好奇。
大山对中国的向往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加深,他越来越觉得自己应该去这片土地看看。
上世纪80年代,大山向父母提出去中国留学的想法,但他的父母直接否决了,因为当时的中国经济发展处于缓慢阶段,在西方国家眼中,中国是落后的。
但大山却不这么认为,他一定要亲眼看一看祖父曾经去过的地方,亲身感受一下中国文化的魅力。
为了完成这个梦想,他努力学习,终于考上了多伦多大学东亚系,在这里他能系统地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
当时在课堂上,老师让学生们给自己起个中文名字,没想到大山直接给自己起名“肉丝味”。
老师听到后十分纳闷,因为原本根据他的名字老师给他起名为路世伟,但他觉得这个和自己的名字不太像,非要给自己起个菜名。
从这开始,大山就彻底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他对于中国文化的热爱,让华裔老师都对他赞不绝口。
他在大学期间,曾经在国际歌唱比赛担任主持人,他的主持风格风趣幽默,这也为他之后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父母看见大山这样努力,渐渐的对他去中国留学的想法松了口,有了父母的支持后,大山更加努力的学习中文。
他不敢有一丝松懈,其他同学空闲时间都是放松自己,而他却是在埋头苦读。
大山终于经过自己的努力,以每门课的成绩都是A的好成绩,获得了中加交流学者项目的机会。
他带着激动的心情踏上了前往中国的飞机,初到中国的他会遇到什么事情呢?
二、初到中国大山坐在飞机上,一想到自己终于要去心心念念的中国,心情就十分激动。
但同时他也有一些顾虑,害怕自己到中国会被排挤,害怕自己的中文说得不好,生活会十分困难。
这些顾虑反而让他对中国的生活更加期待,他肯定想不到,将来他不仅能生活得很好,还能学习相声。
大山下飞机后,拿着北大的录取通知书,踏入了校门,他看着这个自己心心念念的地方,心里那个劲头更加强烈。
他在北大的第一堂课,用不太流利的中文做了自我介绍,教室里的同学听到后哈哈大笑,虽然开头不太顺利,但他还是没有想过放弃。
因为他知道,要想学好中文,就要多和同学交流,从这之后,他只要有空,就主动和中国同学交流。
很快,他的中文就有了很大的进步,并且还交到了很多中国朋友,这让身处异国他乡的他感到十分温暖。
大山来到中国后,除了在北大能更好地学习中国文化之外,他还经常向同学打听,有没有应该自己祖父“饶大夫”的事情。
他问遍了身边的朋友,但没有一个人听说过自己的祖父,这让他有点失落,但并不影响他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大山在学校中,每天除了练习中文之外,汉字也是一个需要练习的事情,刚开始他写的汉字总是歪七扭八,十分难看。
他的朋友们看见后,会给他一些建议,这些他都会虚心接受,并且自己也会下功夫努力练习。
大山在一次次的学习中,不断地丰富自己,也让他逐渐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1988年末,央视开始为新一年的春晚做准备,每年的春晚都是歌舞、相声、小品这几样,但导演想在这一年整点不一样的东西。
这时,他们想到国内的留学生数量变多了,他们就想着能不能让这些留学生出个节目,这样不仅能丰富节目,还能展现我国对留学生的包容。
这个想法成立后,导演立刻联系北大,让他们问问有没有愿意上春晚的留学生。
这时,大山得知了这个消息,他认为这样的机会自己一定不能错过,于是极力向校长推荐自己。
校长看着眼前这个迫切的年轻人,认为他的中文说得还可以,于是就决定让他前去央视演出。
就这样,1989年,大山登上了春晚的舞台,刚开始大山饰演的这个角色名叫“许秋佳”,但这个名字和小品中另一个角色“玉兰”并不相配。
大山为了让这个角色更接地气,就决定换个名字,正当他们绞尽脑汁想名字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喊了一声“大山”。
这让他当时决定把名字改为许大山,这个名字之后更是直接伴随了他一生。
1989年春晚舞台首次亮相,没想到大山直接爆红,但他对这些名和利都不怎么在乎,他看着台上表演相声的姜昆出了神。
当时他就决定,之后自己一定要拜他为师,学习相声。
姜昆当时在相声界有着很大的名声,但他没有收外国徒弟的先例,最开始,大山通过别人的介绍认识了丁广泉,于是他就拜到了丁广泉的门下。
大山在丁广泉的带领下,逐渐有了名气,他的相声本领也在慢慢地提升,但他心中还是对姜昆念念不忘。
于是他只要有空闲时间,就会去探望姜昆,刘备三顾茅庐才将诸葛亮请出山,大山来来回回了8次,终于打动了姜昆。
就这样,大山成为了姜昆第一个外国徒弟。
他也没想到,自己的外国徒弟之后竟然能火遍大江南北……
三、离开中国大山在姜昆的带领下,再次登上了春晚的舞台,但这次他不是演小品,而是和姜昆搭档说相声。
一个外国人站在中国的春晚舞台上说相声,这比演小品还让人感到稀奇,这次春晚过后,大山的名气比之前更上一层楼。
这让他不仅能更加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还能打听祖父的消息,出名后的大山,更是邀约不断。
一次,他受邀前往辽宁,当时辽宁来了一支外国乐队,正好大山即会说中文,又会英语,于是他们就邀请大山前来帮忙翻译。
没想到这次辽宁之行,他竟然意外收获了真爱。
大山到辽宁之后,认识了当时在乐队做协调工作的甘霖,他见到甘霖第一眼就一见钟情,因为工作的原因,他们能经常见面。
当时一天的工作结束后,甘霖会邀请大山一起吃饭,一来二去,两人渐渐的熟悉起来,很快就确定了恋爱关系。
但甘霖的父母却对这段感情表示不同意,他们不想让女儿嫁得这么远,万一出点什么事情,他们不能及时赶到身边照顾。
大山为了能征得甘霖父母的同意,几乎使出了浑身解数,甘霖自己也认为大山是个靠谱的人,执意要嫁给大山。
在两人的坚持下,最终甘霖的父母还是松了口,两人携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结婚后,甘霖生下了一儿一女,男孩起名为“睿睿”,女孩名叫“小懿”。
家庭美满,工作顺利,大山只剩下唯一一个心愿没有完成,那就是寻找自己祖父的踪迹,经过不断地打听,他得知自己的祖父曾经在一个名叫“归德教堂”的地方工作。
但他向很多人打听这个地方,没有一个人听过这个地方,他已经寻找祖父很多年,每次只要有一点线索,总是会中断。
后来大山把照片拿给岳母看,没想到还真看出了点什么线索,商丘有一个名叫“归德府”的地方,说不定那里就是他一直寻找的“归德教堂”。
大山得知后,立刻动身前往商丘,但在商丘打听了一圈,始终没有问出归德府在什么地方,他的事情被一位女记者得知,那位记者当时就答应帮他寻找。
本来他对这件事已经不报什么希望,没想到女记者竟然给他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原来“归德教堂”已经改名为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
他得知消息后,立刻联系家人一同前往,他们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里见到了祖父当时用过的东西。
大山看着这些老物件,听这里的老人讲述着祖父的故事,他被祖父的事情所感动,决定将祖父的精神传承下去。
2008年,大山作为加拿大奥委会特使,给加拿大代表团讲述中国文化;2010年,他作为中国代表团,前往温哥华冬奥会现场进行报道。
他早已就把中国当成了自己的另一个家,就连人民日报都评价他为:
“他是外国人,他不是外人。”
大山结婚后带着妻子和孩子去到加拿大定居,从这之后他再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次数变少了很多。
一个原因是因为他觉得自己之前太忙,没空陪家人;另一个原因就是,他认为现在的中国在不断地变强,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中国文化。
再加上疫情的爆发,他在加拿大没法出来,但不管怎样,他只要回到中国,我们肯定是欢迎的。
四、结语如今的大山已经当上了爷爷,享受着晚年的幸福生活,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并没有减少,他平时没事的时候,就会创作一些相声作品。
小时候的他因为祖父的一个笔记本,对中国充满了好奇,他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成功来到了这片向往已久的土地。
从此之后,他不仅在这里获得了名声,还获得了真爱,或许他骨子里对中国的热爱从祖父那里就开始流传。
大山小时候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一直支撑着他在这条路上走下去,成名后的他依旧不忘初心,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知道、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如今中国的实力不断变强,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愿意到中国学习,许多老外纷纷学起了汉语,这些足以证明,中国传统文化正在被世界所了解。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文化一定能越来越朝着国际化发展,让更多的国家看见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
如今大山已经入住短视频平台,他经常会分享一些自己关于古诗文的心得,或许在他看来,学习和了解中国文化是这辈子都要坚持的事情。
虽然来中国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但能做到向大山这样始终坚持下去的却很少,热爱中国文化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要真的付出实际行动。
相信在之后一定会有像大山这样的外国友人,他们会用自己的热爱,更好地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我们对待外国友人,始终都保持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心态,全世界人民都应该成为和谐的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