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小费怎么给

2024-09-28 百科达人 阅读 投稿:本站作者
引言

在欧美地区进行消费时,很多情况下都要给服务员小费,比如在餐厅吃完饭以后,需要按照自己餐饮总消费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的比例,掏出小费付给服务员,以感谢他的服务,而如果你不给或是给少了,服务员很有可能追出餐厅门主动向你索取(服务员的基础工资很低,基本上是靠小费生活)。

很多国人对这种规定都感到好奇和不适应,很多人更是将其视为资本家的小把戏,因为按照一般商业原则,服务员的工资将由其老板支付才对,但在小费文化之下,这笔费用被转嫁给了顾客,还被美其名曰为感谢费。

为什么西方欧美国家会有小费文化呢?这种文化是如何形成的呢?

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咱们就得回顾一下历史。

说起来,欧美国家这个小费文化很有可能是来源于英国货币诡异的换算面值,在1971年以前,英镑的换算基础是:1英镑=20先令,1先令=12便士。

实际上大英帝国的货币可不仅仅只有英镑、先令、便士这么简单,还有很多其他货币可以流通:

1、法巡,又称¼便士,因为4法巡=1便士。

2、半便士,2半便士=1便士。

3、两便士,6两便士=1先令

4、三便士,4三便士=1先令

5、格罗特,又称四便士,3格罗特=1先令

6、六便士,2六便士=1先令

7、弗洛林,又称两先令,10两先令=1英镑

8、双弗洛林,5双弗洛林=1英镑

9、半克朗,8半克朗=1英镑

10、克朗,又称¼磅,4克朗=1英镑

11、半磅,2半磅=1英镑

12、畿尼(这个是非常罕见的货币,1813年之后便不再铸造),1畿尼=21先令。

在20世纪以前,即便大英帝国也没有纸币这个概念,流通的以硬币为主。也就是说如果你用1英镑来兑换便士,别人是真得给240个便士(硬币)给你。

好了,讲完英国货币制度我们讲一下小费制度是如何产生的。

1875年,一个4磅面包价格大概是7先令,差不多可以维持当时一个小工薪家庭5口人5~7天维生的口粮。然后假如我们亲爱的格拉摩根伯爵闲来无事逛街忽发奇想拿1英镑想买一个4磅面包,那么面包店应该找回多少钱给我们亲爱的格拉摩根伯爵呢?

答案是13个先令。

但是如果面包店没有13个先令只有便士呢?13*12=156,也就是说面包店要找155个便士给我们亲爱的格拉摩根伯爵,大家完全可以试一下数156个硬币要多久。

因此我们尊贵的格拉摩根伯爵只能在一旁一边啃着4磅面包一边等着面包店的姑娘翻箱倒柜地数完这156个便士。我们先不讨论其他因素,我们刚讲过当时英国还没有纸币流通的概念,因此这156个便士是真正的156个硬币。

我们尊贵的格拉摩根伯爵应该怎么拿这156个硬币了?当时的衣服可没有那么多袋子哦,总不能叫堂堂公爵大人拎着一大袋便士逛街吧?如果将其塞进零钱袋,那么整个袋子都将撑满。

而这个还是基于1英镑的问题,如果格拉摩根伯爵用克朗来卖单呢?如果格拉摩根伯爵不是去面包店而是去西餐厅吃饭呢?

经过了一番思想挣扎后,为了节约时间还有面子问题,格拉摩根伯爵非常豪爽地卖单:不用找,剩下的当作你们的小费。然后把一个金币弹到账本上,就一边啃着面包一边潇洒地离去,这种情况很有可能便是小费的来源。

说白了这是基于英国坑爹的货币兑换制度,与英国人诡异的面子工程相辅而成的草系文化,而如今上面那坑爹的货币兑换制度也早就消亡了,英国贵族再也不用在柜台等你换点零钱了,因此小费文化也必定逐渐没落。

问了防止大家对于这个回答感到疑问,我这里列出可能出现的几大类疑问进行统一补充。

一、4磅面包是否可以维持当时一个工薪家庭5口人5~7天维生的口粮?

在《富足与贫困》里5个面包才3先令6便士半,1875年,一个4磅面包价格就要7先令了?而这个价格差的来源有两个事件,1、1860年左右,欧洲大陆已经出现水力推动的转轮机械磨坊(其实1838年在美国已经出现了埃文斯式磨坊。但是英国当时基于百万面包师衣食所在没有被推广开),而这一系列的磨坊改进让面粉出粉率从62%提升到70%。2、1850年后,机械揉面机开始取代面包店的人工揉面技术,让面包的面粉含量比从67%提升到82%。(其实1843年在法国已经出现滚筒揉面机,但是英国当时基于百万面包师衣食所在没有被推广开)

至于1450年以后4磅面包是否可以维持当时一个工薪家庭5口人5~7天维生的口粮?小弟认为是可以的。但是基于小弟懒得查资料,所以保留意见。更何况这个问题在这里不重要

二、欧洲其他国家也有复杂的货币兑换制度。

实际上英国货币本身的20-12兑换制本身就是罗马人的金银铜三级兑换方式(这个某个意义上还是奥运会金银铜牌的渊源)。至于为什么一定要20-12,我也不懂,总而言之解释就是:20*12=240,而240的因数比较多,可以被6、8、10、12整除。方便计算(小弟怎么想都不觉得很方便)。实际上这个兑换方式在查理曼重新拿起来用以后,基本就是欧洲各国货币兑换制度的基础,那么为什么小弟讲只讲英国不讲欧洲呢?

答案是英国的货币兑换其实比其他国家稳定很多很多倍,就以法国为例,法国以前是里弗尔制(也是20-12兑换法,跟英国货币兑换制度是一个妈生的),结果1795年,法国人砍了国王的脑袋顺带推出了新的货币制:法郎制(就是大家熟悉的10进制),可这法郎制没用多久,就给一个名为拿破仑的矮子废了并推出了拿破仑币制(拿破仑币也是有史以来流通最广流通时间最久的货币,从1800年差不多用到1940年才被废止),其后法国基本变成了非常诡异的法郎—里弗尔制。于是所以讨论法国的货币问题,首先就要讨论这个时候到底是法兰西帝国还是法兰西共和国。对了,其实法国也有类似的小费传统原因,而且原来法国人这个陋习比英国人要严重。但是……坚持这个陋习法国人基本在1795年后都掉脑袋了。

然后是西班牙,实际上西班牙才是历史上有史记载的第一个发行全球性货币的国家,在1455年,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将塞戈维亚铸币厂扩建成皇家铸币厂,并开始铸造全球流通的西班牙帝国银币。可这里却有一个但是。那就是:......但是西班牙帝国国王觉得将白银从美洲运往西班牙铸成西班牙货币再流动于市场风险过高,因此菲利普二世觉得在扩建新皇家铸币厂同时,特许直接在美洲的总督区建立铸币厂直接铸造西班牙货币。没有错,西班牙帝国直接让殖民地自己造钱,用现在的话差不多等于美国觉得自己印美金再派给大家用很麻烦,于是直接叫日本人自己印美金用。

我们教科书只是说西班牙是因为通货膨胀而没落,其实我们教科书懒得更大家细讲而已。核心的问题应该是这个:殖民地过量发行劣质西班牙货币。这就导致后来西班牙货币不值钱了,后来西班牙市场甚至都不用货币了,跟满清差不多用银子的重量算钱。直到1808年,西班牙才用新的货币制度:比塞塔,但是这货币是法国军队拿着拿破仑币的模板来印的。

再然后德国,不讲。意大利,不讲。

三、为什么小弟会讲这小费制度源自英国而非欧洲?

这个其实涉及到小弟没有提到的英国人诡异的面子工程,其实英国人和日本人很像,基本就是那种要他麻烦别人不如叫他去死。

法国曾经有个黑英国人的笑话,英国人一定要会游泳,不然他掉到水里会怕因为麻烦别人不会开口求救所以被淹死。

这就说明什么?我们会到了格拉摩根伯爵买面包这个案例。

大家想像一下格拉摩根伯爵如果要那面包店姑娘找零钱的情景,格拉摩根伯爵站在柜台前面啃着面包,那面包店姑娘翻箱倒柜地筹着零钱,然后还一边絮絮叨叨地计算自己应该给多少钱,而排在格拉摩根伯爵后面的客人们都在窃窃私语不时发出不耐而且响亮的嚼舌声,还有一些客人探身过来看看到底发生什么事。

在这个环境中,面皮薄一点都啃不下自己手里面的那个面包。于是一些社恐型格拉摩根伯爵就会选择把一个金币丢到桌面说:剩下的你做小费好了,就离开了。

因此实际上英国的小费传统和欧洲(特别是社牛法国)的小费传统有那么一些微妙的区别。

那就是英国的小费传统与其说是“我打赏你的”还不如说是“我不用你这么麻烦了”。

不那么严谨地比喻那就是在其他地方你可以说:这爷赏你的。但英国,你要说:很抱歉打扰你了。

这个也是为什么英国的小费传统莫名其妙变成了一种不成文的规则了,我们不能说英国小费传统并不能说没有前者的等级观,但是如果只是前者的等级观那么早就会消亡了。

当然了这个说法并不严谨,可是这种传统陋习大家可很难严谨的哦。

作者:琛哥的头马,链接:如何看待美国的小费文化? - 知乎,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本账号(夏虫欲饮冰)已获得授权。

声明:闻科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75600516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