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国家的利益,使自己的一生成为有用的一生,纵然只能效绵薄之力,我也会热血沸腾—— 果戈理
泱泱华夏,五千年文明古国,五千年的历史羁绊。曾经的我们站在世界之巅,享受着万人的前呼后拥;曾经的我们也成为了众矢之的,在各方的压迫之下艰难前行。我们不会忘记曾经的伤痛,却始终铭记从前的辉煌。
在日本人的固有印象中,他们似乎已经习惯称呼美国为米国,这其中有何怎样的历史渊源呢?追本溯源之下,人们不仅惊讶,原来日本称呼美国为米国是从中国继承的,而在中国的大清王朝时期,光是称呼美国就有7种不同的说法。
意料之外世界形势纷繁复杂,身处其中的任何一个国家都在复杂的局势中努力维系着各自的感情。在日本的民间,日本人大多习惯称呼美国为米国,即便在全球化占据主导的今天,米国这个名词依旧在日本的各种书籍中随处可见。米国这个词似乎已经融入了日本人的血液中,而如今的美国也一直背负着日本人口中的米国两个字。
为什么日本人会称呼美国为米国呢?追本溯源之后,人们猛然发现,原来最初的米国这个词并不是根植于日本的土壤,而是来自于中国。
1848年,大清王朝的学者在《瀛寰志略》中将美利坚合众国翻译为米利坚合众国,而美国也自然而然地被大清王朝的人们称呼为米国。米国这个名词,归根到底,就是翻译的发音不同而产生的。彼时大清王朝口中的米国也是一种谐音,而当时的日本沿袭了米国的称呼,一直称呼美国为米国。
尽管如今美国有了官方的名字,但是日本依旧称呼其为米国,这其中其实有着很深层次的内涵。众所周知,大米是一种粮食,也是一种国家十分重视的事物,是财富的象征。一个国家拥有足够多的粮食也有了十足的底气,人们的温饱问题有了保证,国家的发展速度才会加快。
日本人称呼美国为米国,其实也是一种赞美的意思。在日本人的眼中,大米象征着富裕,而拥有足够多的大米的国家也是一个强盛的国家。日本人称呼美国为米国,既代表着自己对美国的称赞,同时也颇具示好的意味。
尽管美国这个称呼是从中国大清继承的,回溯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大清王朝对美国的称呼远不止米国一个。
追本溯源美国成立于1776年,彼时的中国正处在大清王朝时期,因此美国与清朝的联系也十分紧密。正因如此,面对美国,大清王朝的所有措施都是陌生的,也是未知的。清朝末年,中国与美国的联系开始加强,美国也正式走进了清朝的视野中。
因为美国的国旗像一朵花,因此大清王朝也称美国的国旗为花旗,而美国自然而然也拥有了花旗国这个称号。
彼时的大清王朝对美国十分好奇,对于美国传播到中国的各种食物也都称呼为花旗,例如美国的银行称呼为花旗银行。中国南京的许多事物依旧维持着花旗的称呼,这是大清王朝的历史遗存,而美国对大清王朝的历史影响也至今没有消散。
除了花旗国之外,大清王朝还赋予了美国很多其的称呼,而这些其他的称呼也有一个共同点:音译。因为音译不同,美国还拥有了其他的名字。
异彩纷呈鸦片战争时期,清朝将美国称呼为咪唎坚,而这也是大清王朝对美国的第一个谐音称呼。不久之后,在编写《海国图志》的过程中,魏源将美利坚合众国翻译为弥利坚合众国,而美国也被简称为弥利坚。
1844年,清朝与美国签订了《望厦条约》,美国也第一次正式出现在了大清王朝的文件之中,第一次拥有了自己官方的名字:亚美理加洲大合众国,简称为大合众国。不久之后,大清王朝与美国再次签订了《中美天津条约》,大清王朝依旧称呼美国为大合众国。由此可见,最初形成的对美国的统称已经形成了一种官方的标志,而大合众国也往往只出现在官方的交流之中。
随着历史的发展,大清王朝对美国的称呼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之后,中国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而条约中依旧沿用亚美理加洲大合众国这个名词,却不再简称为大合众国,而是变成了大美国。如今的美国的称呼也第一次在大清王朝的正式文件中开始走向近代化。
中华民国成立之时,美国与民国的联系依旧十分紧密。彼时的中国已经与世界建立起了十分紧密的联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近代化趋势已经十分明显。那时候的美国被中华民国称呼为美利坚合众国,简称为美国。
自此,美国这个名字被人们广泛接受,一直沿用至今。从美利坚三个字中我们可以看出大清王朝以及中华民国官方对美国的态度,美利坚三个字当中的任何一个字都充满着赞美之情,对于当时美国的强大,中国也一直抱有学习的态度。
在大清王朝对美国的7种不同的称呼中,我们也会有不同的发现。尽管7种称呼中大多是因为音译不同而形成的,但仍然有美利坚这种隐含的意思存在。彼时的中国对待美国的态度十分复杂,既充满着赞美,却在美国的欺辱之下不断自强。美国7种称呼的演变,也暗示着中华儿女心理与能力的变化。
世界形势纷繁复杂,身处其中的每一个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深知良好国际关系的重要性,而中国也在不懈努力之中坚定地前行着。历史上中国对美国的称呼已经表明,中国始终是一个在学习中不断前进与发展中的国家,从前的我们有日本学习的历史,如今的我们依旧有着让别人惊叹的现实。即便百年过去,中国依旧是中国。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